刊物及新聞公報

入境事務處二○二四年工作回顧(附圖)

2025年1月27日

入境事務處(入境處)處長郭俊峯今日(一月二十七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回顧入境處過去一年的工作並前瞻未來。入境處二○二四年的主要工作及未來展望摘要如下:

堅守使命 維護國家安全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於二○二四年刊憲生效,與《香港國安法》共同構築起香港特別行政區(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完整法律體系和執行機制。作為維護國安的重要一員,入境處秉持愛國愛港的信念,按照所有適用法例和現行入境政策嚴密守好國家南大門,保障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同時,入境處繼續全力配合特區政府的施政方針和政策措施,守正創新,力行改革,推動香港由治及興,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為香港繁榮穩定作出貢獻。

提升效率 促進互聯互通

(一)管制站的旅客流量

二○二四年總出入境人次約2.98億,較二○二三年增加約41%,已回復至二○一九年三億的水平。全年的訪港旅客入境人次約4 450萬,較二○二三年增加約31%。其中,內地訪客入境人次約3 404萬,較二○二三年增加約27%,而其他訪客的入境人次則約為1 046萬,較二○二三年增加約44%。全年的訪港旅客入境人次中,機場管制站的訪港旅客約有986萬人次,陸路管制站約為3 281萬人次,海路管制站則約為184萬人次。

(二)便利出入境的措施

(1)提升管制站處理量

入境處一直採取不同措施,包括靈活調配人手、優化工作流程和善用資訊科技等,以持續提升管制站的處理能力及效率。其中香園圍邊境管制站自二○二三年二月啓用客運通關服務以來,使用人數不斷上升。為進一步提升通關能力,入境處已於香園圍邊境管制站入境大堂額外增設10個流動櫃枱,並於二○二四年六月初完成改善工程,將部分傳統櫃枱改建為e-道,令入境大堂的e-道由原來的14條增至18條。此外,為提升高鐵西九龍管制站的處理量和效率,管制站入境大堂除原有的22條e-道外,亦分階段加裝了19條e-道,由六月二十六日起陸續投入運作。

(2)擴展e-道服務

入境處於二○二一年推出非觸式e-道服務,供已登記的香港居民利用「非觸式e-道」流動應用程式產生的加密二維碼,配以容貌識別技術辦理自助出入境手續。截至二○二四年年底,已有超過500萬名香港居民登記非觸式e-道服務,使用人次更達1.5億,佔每日使用e-道的香港居民約75%。二○二四年七月十九日,入境處與澳門有關當局合作推出「港澳通關互用二維碼服務」。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如已登記使用澳門的自助過關系統服務,便可藉「非觸式e-道」流動應用程式產生的加密二維碼,在澳門自助辦理出入境手續。同樣地,合資格的澳門永久性居民亦可藉澳門「一戶通」流動應用程式產生的加密二維碼,在香港使用e-道自助辦理出入境手續。截至二○二四年年底,使用該服務的香港及澳門居民人次分別約40萬及21萬。

(3)取消旅客提交抵港或離港申報表的要求

為進一步簡化出入境手續,入境處由二○二四年十月十六日起,全面取消訪港旅客提交抵港或離港申報表的要求。所有旅客均無須填寫和提交旅客抵港或離港申報表,令出入境過程更便捷。

廣納人才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為配合特區政府積極搶人才、留人才,把香港打造成為國際人才集聚高地,入境處繼續推行經優化的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並已增調人手和簡化審核程序,以加快處理有關申請;同時亦善用科技加強電子化服務,令遞交簽證申請更便捷(各項入境計劃/政策所接獲的簽證/進入許可/延期逗留的申請及批准數字詳見附表)。

(一)優化人才入境計劃

(1)優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綜合計分制」的評審準則及安排

特區政府由二○二四年十一月一日起優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綜合計分制」,採用更客觀清晰的計分準則,簡化申請甄選程序。優化後的「綜合計分制」以評核問卷取代原有的逐項計分方式,由12項評核準則組成,涵蓋六大範疇,即年齡、學歷、語文水平、工作經驗、收入及是否擁有業務。如申請人符合當中最少六項準則,即可提交申請。入境處會向由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擔任主席的評核委員會提交合資格的申請,然後由評核委員會因應其甄選結果,向入境處處長提供意見。優化後的「綜合計分制」不設年度配額。

(2)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合資格大學名單及延長A類申請的首個簽證年期

為進一步擴闊人才網絡,由二○二四年十一月一日起,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的合資格大學名單增加了13間海內外頂尖院校。經年度更新後,綜合名單現時涵蓋合共199間合資格院校。另外,由二○二四年十月十六日起,按該計劃A類申請獲批的人士的首個簽證年期,亦已由兩年延長至三年,以便他們盡早規劃帶同家人移居香港。新措施亦適用於該日期前已獲批的A類人才。

(3)延長本港大學的粵港澳大灣區校園畢業生來港就業的安排

本港大學的粵港澳大灣區校園畢業生納入「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的試行安排,於二○二二年年底推出,為期兩年。二○二四年十月,特區政府宣布延長有關安排兩年至二○二六年年底。

(二)暫免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

由二○二四年十一月一日起,特區政府暫免在港就讀的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以增進他們對在港工作的親身體驗,從而提升畢業後留港發展的意欲。合資格的全日制非本地本科生,可在修讀認可課程期間從事兼職工作,工作時數及地點不受限制。

(三)推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於二○二四年三月一日推出,旨在進一步豐富人才庫和吸引更多新資金落戶香港。合資格申請人須投資最少3,000萬港元於獲許投資資產。投資推廣署會負責審查申請是否符合有關財務規定,入境處則負責審批簽證/進入許可及延長逗留期限等申請。

(四)放寬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國民旅遊簽證安排

為促進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往來,繼二○二三年放寬越南國民申請「一簽多行」簽證來港旅遊或作洽談商務的門檻後,由二○二四年十月十六日起,相關放寬措施已擴展至涵蓋柬埔寨、老撾及緬甸國民。同時,這四個東盟國家的國民所獲發的「一簽多行」簽證有效期,亦由兩年增至三年。對於經本地旅行代理商遞交簽證申請的東盟國家團體旅客,入境處已增設加快審批通道,大幅縮短了簽證的審批時間。

以人為本 惠民生添幸福

(一)新入境事務處總部啓用

坐落於將軍澳市中心的新入境事務處總部(新總部),已於二○二四年六月十一日正式投入服務,標誌着入境處的發展邁向新里程。新總部不但配備更優良的設備及基礎設施,更增設將軍澳婚姻登記處與將軍澳出生登記處,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將軍澳婚姻登記處的婚禮禮堂設計新穎,採用特色背景幕牆,場內燈光系統可調節主題色彩,並設有多個攝影熱點;自六月二十六日啓用以來,深受市民歡迎。截至二○二四年年底,已有超過1 300場婚禮於該禮堂舉行。

(二)全新的申請及領取個人證件服務站

《2024年人事登記(修訂)規例》於二○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生效,入境處同日推出自助申請身份證服務,將「申請個人證件服務站」的服務範圍,由申請特區護照擴展至申請身份證。新服務涵蓋三類18歲或以上並持有本地簽發智能身份證人士的換證申請,即(1)因年滿18歲而需換領成人身份證人士的申請;(2)已核實永久性居民身份證資格而需換領永久性居民身份證人士的申請;及(3)持有有效舊款智能身份證而需換領新智能身份證人士的申請。合資格人士不僅可以全自助形式申請換領身份證,更可一站式辦理特區護照的申請。至於領證方面,市民亦可透過「領取個人證件服務站」,以全自助形式領取身份證及特區護照。新總部共設有54個全新的個人證件服務站,部分個人證件服務站的服務時間更進一步延長至晚上十時,以便合資格申請人於辦公時間外使用服務。此外,由二○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起,簽發新智能身份證的所需的時間,從原先的七個工作天縮短至五個工作天。市民可於入境處完成處理申請後的下一個工作天領取新身份證。

(三)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結束

隨着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於二○二三年三月三日結束,各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亦已停止服務。仍未換領新智能身份證的市民,可於延長服務時段到四間指定人事登記辦事處,或到人事登記處──觀塘(臨時)辦事處辦理換證手續。截至二○二四年年底,共有約732萬名身份證持有人已換領新智能身份證,換證率約為91%。保安局局長根據《人事登記條例》(第177章)第7C條發出《2024年人事登記(身分證失效)令》,宣布所有在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之前發出的舊款智能身份證,將於二○二五年分兩階段失效。另外,曾因疫情而暫停兩年多的「到訪院舍換證服務」於二○二二年十一月恢復,為所有合資格的院友辦理換證手續。截至二○二四年年底,外展隊已到訪約1 100間院舍,為超過45 200名院友辦理換證手續。「到訪院舍換證服務」預計會於二○二五年第一季結束。

(四)簽發香港特區護照及其免簽證入境待遇

二○二四年,入境處共簽發了超過90萬本特區護照。自二○二四年七月起,特區護照持有人前往泰國旅遊的免簽證入境期限,由最長30天延長至60天。截至二○二四年年底,合共有171個國家/地區給予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或落地簽證待遇。入境處會繼續游說更多國家/地區給予此項待遇,令特區護照持有人外遊時更加方便。

(五)對在外遇事港人的服務及支援

(1)為身處香港境外而陷於困境的香港居民提供協助

入境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小組)一直竭力為身處境外而陷於困境的香港居民提供切實可行的協助。小組與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公署)、中國駐外使領館,以及相關的特區政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為求助人士提供所有切實可行的協助。為加強對在外遇事港人的服務及支援,入境處於二○二四年三月十八日增設1868微信求助熱線及1868聊天機械人,連同原有的求助途徑,共設有六種不同渠道供市民與小組聯絡。二○二四年,小組共處理了3 302宗求助個案,大部分求助涉及在境外遺失旅行證件、入院或傷亡等,當中亦包括有港人懷疑遭誘騙到東南亞國家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的求助個案,入境處已按當事人或其家屬的意願提供適切意見及可行協助。此外,入境處一直就黎巴嫩及以色列局勢與公署及國家駐當地大使館保持緊密聯繫並跟進情況。三名港人在大使館的協助下,分別乘搭國家安排的船隻及航班安全撤離當地。

(2)領事保護及外遊安全的宣傳工作

二○二四年六月,入境處與公署共同舉辦「領事保護宣傳月」,透過一連串活動廣泛宣傳各項有關領事保護及外遊安全的資訊,包括於香港國際機場舉辦「領事保護宣傳月」啓動禮,於香港各區舉辦巡迴展覽,於國際旅遊展擺設攤位,以及與公署舉行聯合講座;同時推出「中國領事保護和外遊安全」網上展覽,讓市民可透過不同活動了解更多領事保護及外遊安全的相關資訊。

(六)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

國家出入境管理局自二○二四年七月十日起,向非中國籍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簽發《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非中國籍)》(通行證)。如欲辦理通行證,申請人須向入境處申請《索取資料申請》通知書(通知書)。在一般情況下,入境處會在接獲申請後10天內提供通知書。截至二○二四年年底,入境處共收到約87 000宗與通知書相關的申請,並已完成處理99%的申請。

嚴正執法 維護社會穩定

(一)執法工作

入境處致力打擊與出入境事宜相關的罪案,其轄下的網絡罪案及法證調查小組一直積極進行針對性的網上巡邏,對利用社交媒體或即時通訊軟件以組織、安排或慫恿市民干犯聘用非法勞工等嚴重罪行,採取執法行動,藉以遏止非法勞工問題,保障本地工人的就業機會。

(1)遏止僱用非法勞工

二○二四年,入境處共進行了17 906次反非法勞工行動,合共拘捕了4 172名非法勞工及513名本地僱主;當中針對打擊非華裔非法勞工的行動,則共拘捕了444名非華裔非法勞工及146名聘用非華裔非法勞工的本地僱主。僱用非法勞工是嚴重罪行。一名洗碗服務公司持牌人因僱用非法勞工於二○二四年二月被法庭定罪並判監19個月。二○二四年七月及八月,入境處在國家出入境管理局的統籌下,聯同廣西、廣東內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及深圳邊檢機關,展開跨境聯合行動,搗破了一個專門招攬內地居民來港從事非法工作的跨境偽證集團,兩地合共拘捕了201人,並檢獲大量偽證製造設備及偽造證件。其中香港方面,入境處於代號「領鋒」的執法行動中拘捕97人,當中包括集團主腦及多名骨幹成員、懷疑非法勞工及涉嫌聘用非法勞工的僱主。

(2)加強反恐準備、遏止跨國偷渡和打擊行使偽造證件的罪行

入境處人員因應恐怖襲擊的威脅評估及實際情況,在各出入境管制站截查可疑人士,監察懷疑與恐怖主義活動有關連的訪客,以防止有關人士試圖進入香港。二○二四年,入境處在各出入境管制站共進行了13 664次反恐相關的巡查行動,截查人次為32 551。為加強部門對突發事件與恐怖襲擊的準備及應變能力,入境處於二○二四年十二月參加在啟德體育園舉行、代號為「慧光」的大型跨部門反恐演習。在演習中,入境處展出了最新投入服務的流動鑑證戰術車,而青山灣入境事務中心(青山灣中心)的緊急應變隊則演示如何鎮壓騷亂。此外,入境處一直與各執法機關共同打擊跨國偷渡罪行,重點調查行使偽造證件的罪行,防止有人使用偽造旅行證件進入香港或經香港前往其他國家及地區。入境處的反偷渡情報局共進行了30 438次打擊偽證行動,當中包括與海外及本地執法機關進行遏止跨國偷渡罪行的聯合行動,共截查了23 693名旅客。

(二)處理免遣返聲請

(1)打擊非華裔人士偷渡

入境處與內地及本地執法機關自二○一六年起展開專項行動,持續打擊非華裔人士非法入境活動。雖然截獲非華裔非法入境者的數目曾於二○二三年下半年一度顯著增加,但經執法機關的通力合作加強執法後,情況已大為改善。二○二四年每月平均截獲57名非華裔非法入境者,比二○二三年十月高峰期的364名,大幅減少84%。入境處會繼續與內地及澳門執法機關加強情報交流,以更精準打擊偷渡行為。

(2)預先通報乘客資料系統

為符合《國際民用航空公約》有關航空安全的規定,令香港與世界其他航空樞紐看齊,以及進一步加強入境處的入境檢查和執法能力,以阻截包括潛在的免遣返聲請人等不受歡迎人士乘坐航班來港,入境處於二○二四年九月三日實施預先通報乘客資料系統(預報系統),規定航空營運商為旅客辦理來港航班的登機手續時,須透過預報系統向入境處傳送來港航班及其乘客的預報資料,並按照預報系統發出的指令允許或不允許某旅客登上來港航班。為了讓超過100間航空營運商有充裕時間連接預報系統和確保系統順暢有序,運作分階段進行,並設約12個月的過渡期。香港法例第115Q章訂明關乎預報系統的罪行及免責辯護等條文,則會在過渡期後(即二○二五年九月一日起)才實施。

(3)加快審核程序

入境處持續透過靈活調配人手及優化工作流程,以加快審核免遣返聲請個案。二○二四年,入境處就超過2 700宗免遣返聲請作出決定;而尚待入境處審核的聲請於去年年底約有850宗。在統一審核機制下,超過95%被入境處拒絕的聲請人會就決定提出上訴。截至二○二四年年底,約有750名聲請人提出的上訴,尚待酷刑聲請上訴委員會/免遣返聲請呈請辦事處作出決定。

(4)加強管理被羈留人士

為提升保安及管理效率,青山灣中心正進行多項優化工程,包括全面更新閉路電視監察系統,推岀利用無線射頻識別技術的「裝備管理系統」,以及安裝可遙距監察被羈留人士生命體徵的「非接觸式生命體徵檢測系統」。青山灣中心亦不時調派小型無人機執行保安巡邏任務,以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除了青山灣中心外,特區政府在二○二一年及二○二三年分别將大潭峽懲教所及勵顧懲教所納入為入境處的羈留地點,使可用作羈留免遣返聲請人的羈留地點增至三個。勵顧懲教所原址擴充工程於二○二五年竣工後,三個羈留地點的整體羈留名額將增至940個。

(5)提高遣送聲請不獲確立者的效率

入境處一直致力將免遣返聲請不獲確立者盡快遣送離港,二○二四年入境處已遣送2 219名免遣返聲請不獲確立者離港,較二○二三年上升24%。根據自二○二二年十二月七日起生效的更新遣送政策,入境處一般可在聲請不獲確立者的司法覆核個案被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拒絕後,執行相關遣送行動,從而提高遣送聲請不獲確立者的效率和加大遣送力度。自政策實施至二○二四年年底,入境處共遣送了4 070名聲請不獲確立者離港,當中314名根據更新政策遣送離港。

培育青年 強化愛國團隊

(一)青年興 香港興

(1)入境事務處青少年領袖團

入境處成立入境事務處青少年領袖團(領袖團),派出專責訓練主任到中學為隊員提供有系統和恆常的紀律及領袖訓練,培養隊員成為愛國愛港的社會棟樑。領袖團亦設有大專生分隊「IDYL Plus」,由升讀大專院校的隊員擔任資深領袖,將領袖團的理念及個人經驗傳承予年輕隊員。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領袖團於七月舉辦了「國慶75周年──夢想啟航、共創新篇」上海暑期交流團,讓75名隊員學習祖國歷史,並與當地青年深入交流。截至二○二四年年底,共有超過950人參加領袖團。

(2)入境事務處青年大使計劃

入境處於二○二三年十一月開展「入境事務處青年大使計劃」,以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事處入境事務組為據點,招募在全國不同省份就讀和生活的香港青年成為青年大使。自計劃開展以來,入境處先後在北京、廣州、上海及武漢委任了32位青年大使。獲委任的青年大使會在一年的任期內接受入境處提供的多元化學習機會,並配合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事處入境事務組的工作,協助發放入境處最新資訊並向公眾介紹部門的業務範疇。入境處期望計劃能讓青年大使擴闊視野,為日後在社會擔當不同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二)人員培訓 持續發展

(1)招聘入境事務人員

入境處於二○二四年五月展開了新一輪的入境事務主任內部聘任及入境事務主任公開招聘活動,而入境事務助理員的公開招聘活動則繼續全年進行。在二○二四年的招聘活動中,入境處聘任了約100名入境事務主任及210名入境事務助理員。

(2)國情培訓

入境處於二○二四年共安排了366名入境事務隊人員前往國家行政學院、國家出入境管理局常備力量第一總隊、外交學院及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等內地機關研修培訓。此外,為鞏固新入職的入境事務主任對國家安全的觀念,深化其對祖國歷史與發展的認識,以及加強對國家出入境制度的了解,在公安部與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入境處自二○二三年十月起,安排了200名入境事務主任學員參與在中國人民警察大學(廣州)舉辦的「入境事務主任學員國情及出入境管理工作培訓班」。入境處會積極與相關內地機關協調,讓新入職的入境事務助理員也可接受內地培訓。

二○二五年的展望

善用科技 提高服務水平

(一) e-道服務新里程

自第一條e-道於二○○四年十二月在羅湖管制站啓用以來,使用e-道的總人次已超過20億。二十年來,入境處不斷推陳出新,提升e-道的通關效率和擴展e-道的服務對象,務求為市民及旅客提供最優質的出入境服務。為進一步提升服務質素,入境處已為e-道的未來發展訂下「簡易」和「高效」兩大重要方向。入境處將在確保資訊安全的前提下,引入更多創新科技,讓e-道使用者以更便捷的方式辦理出入境手續。

(1)擴展使用e-道服務的適用年齡

現時年滿11歲或以上並持有智能身份證的香港居民可使用e-道服務辦理自助出入境手續。為提升通關效率,入境處將於二○二五年第一季調整e-道服務的適用年齡,讓年滿七歲並持有有效的特區護照及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的兒童,可使用智能身份證於e-道配以容貌識別技術辦理自助出入境手續,實施日期將稍後公布。

(2)推出新款e-道

入境處預計於二○二五年第三季在香港國際機場入境大堂推出新款e-道,讓合資格的香港居民無須預先登記,亦無須出示旅行證件或二維碼,便可於香港國際機場入境時,使用新款e-道以容貌識別技術核實身份,輕鬆自助過關。

(3)辦理私家車出入境手續的創新科技方案

入境處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於二○二四年四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在創新通關模式、生物特徵認證、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四個範疇上探討創新科技方案。目前,入境處正與應科院著力推行創新通關模式的合作項目,積極研究以容貌識別技術為基礎的技術應用方案為私家車乘客辦理出入境手續的可行性,以進一步提升旅客的通關體驗。

(二)推進口岸建設

(1)皇崗口岸重建

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藍圖及促進區內人流和物流暢通,特區政府正積極推進一系列提升口岸能力和通關便利化的措施,皇崗口岸重建為重點項目之一。新皇崗口岸將會採用「一地兩檢」的安排,實施嶄新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通關模式,並成為廣東省與香港特區之間首個採用這種通關模式的口岸。現時,港深雙方正全力推進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的建設工程、具體出入境查驗安排等事宜,目標是力爭於二○二五年年底基本完成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的建設。入境處會繼續與香港和內地當局保持緊密聯繫,積極落實各項相關籌備工作。

(2)機場二號客運大樓

隨着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於二○二四年全面投入運作,香港國際機場的容量將大幅提升。三跑道系統計劃下的二號客運大樓現正進行擴建,完成後將提供全面的旅客服務,當中會增設出入境設施,包括合共137個出入境檢查櫃枱及60條e-道。二號客運大樓將按客量需求分階段啓用,入境處會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及相關的特區政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確保大樓順利啓用和運作暢順。

(三)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提供出入境便利

入境處全力支持於二○二五年舉行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屆時,指定管制站的港方禁區內將設置特別通道,為內地與澳門運動員及隨行工作人員提供更快捷便利的通關服務。

(四)開展第四代資訊系統策略研究

為進一步配合特區政府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並積極把握創新科技和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新機遇,入境處已於二○二四年八月委聘顧問進行新一輪資訊系統方面的檢討並制定第四代資訊系統策略,以作為部門長遠的資訊科技發展藍圖。第四代資訊系統策略研究預計在二○二五年第二季完成。

(五)優化各項吸引人才措施

入境處將繼續全力配合特區政府搶人才、留人才措施。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將於二○二五年引入新渠道,容許年輕而具備相關專業技術資格及經驗的非學位專才申請來港,投身人力極短缺的技術工種,有關安排將設配額。此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將於二○二五年增設機制,主動邀請頂尖及領軍人才來港發展,推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附表

二○二三至二○二四年,入境處就各項入境計劃/政策的簽證/進入許可新申請及延期逗留申請所接獲及批准註一的數字表列如下:


入境計劃/政策

申請類別

2023 2024
申請數目 獲批數目 申請數目 獲批數目
一般就業政策 新申請 2023 28 363 26 270 2024 37 448 35 058
一般就業政策 延期逗留 2023 15 054 14 933 2024 14 688 14 193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新申請 2023 22 411 19 757 2024 28 398 25 344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延期逗留 2023 7 485 7 171 2024 10 386 9 706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新申請註二 2023 80 207 12 969 2024 63 471 11 848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延期逗留 2023 1 351 1 309 2024 2 313 2 113
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 新申請 2023 27 295 26 089 2024 26 973 25 475
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 延期逗留 2023 11 637 11 189 2024 6 985 6 592
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 新申請 2023 146 97 2024 138 80
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 延期逗留 2023 57 55 2024 56 49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新申請 2023 145 130 2024 138 118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延期逗留 2023 72 64 2024 89 81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註三 新申請 2023 62 873 49 737 2024 51 223 41 057
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註三 延期逗留 2023 不適用 不適用 2024 將適時公布註四 將適時公布註四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 劃註五 新申請(「原則上批准」)註六 2023 不適用 不適用 2024 716 625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 劃註五 新申請(「正式批准」)註七 2023 不適用 不適用 2024 240 215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 劃註五 延期逗留 2023 不適用 不適用 2024 不適用 不適用
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註八 新申請 2023 947 791 2024 5 286 5 113
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註八 延期逗留 2023 58 34 2024 1 915 1 846
行業輸入勞工計劃註九 新申請 2023 3 291 2 689 2024 12 315 12 248
行業輸入勞工計劃註九 延期逗留 2023 0 0 2024 0 0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註十 新申請 2023 5 373 5 380 2024 19 416 17 832
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註十 延期逗留 2023 2 532 2 318 2024 2 475 2 766

註一:同一年度的獲批個案未必全部為該年度所接獲的申請個案。

註二:獲批數字為成功通過「輸入優秀人才及專才諮詢委員會」或政府評核委員會甄選的個案數目。

註三: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於2022年12月28日推出。

註四:首批經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來港的人才的逗留期限自2024年年底起陸續屆滿,政府會適時公布有關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延期逗留申請的統計數字。

註五:「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於2024年3月1日推出。

註六:數字為申請人獲投資推廣署發出符合淨資產規定審查證明書後,向入境處遞交入境簽證/進入許可的申請及獲批數字。獲「原則上批准」的申請人可以訪客身份來港逗留不多於180天作出已承諾的投資。

註七:數字為申請人獲投資推廣署發出符合投資規定審查證明書後,向入境處遞交該證明書,以繼續處理其入境簽證/進入許可的申請及獲批數字。

註八:「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於2023年6月19日推出。

註九: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於2023年7月17日推出。

註十: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前稱「補充勞工計劃」)於2023年9月4日易名及優化。

入境事務處今日(一月二十七日)舉行入境事務處二○二四年工作回顧新聞發布會。圖示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中)、副處長(管制、簽證及證件)程和木(左)和副處長(執法、系統及管理)蔡志遠(右)。

入境事務處今日(一月二十七日)舉行入境事務處二○二四年工作回顧新聞發布會。圖示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主持新聞發布會。

入境事務處今日(一月二十七日)舉行入境事務處二○二四年工作回顧新聞發布會。圖示入境事務處處長郭俊峯(中)介紹e-道最新發展。

入境事務處今日(一月二十七日)舉行入境事務處二○二四年工作回顧新聞發布會。圖示兒童示範使用e-道服務。

27-0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