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及新聞公報

入境事務處二○一五年工作回顧(附圖)

2016年2月 1日

入境事務處(入境處)處長陳國基今日(二月一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回顧入境處過往一年的工作並前瞻未來。本處二○一五年的主要工作摘要如下:

出入境管制站的交通流量

二○一五年總出入境人次超過2億9 600萬,比二○一四年微升2.1%。而全年入境旅客輕微下跌,訪港旅客入境人次達5 930萬,比二○一四年減少2.5%。其中,機場管制站的訪港旅客有1 317萬人次、陸路邊境管制站有4 138萬人次、海路管制站則有475萬人次。

由二○一五年四月十三日起,內地有關當局停止向深圳戶籍居民簽發來港「一簽多行」的簽注,改為簽發「一周一行」的簽注。全年內地訪客入境人次為4 562萬,較二○一四年下跌2.9%,而其他訪客的入境人次則為1 368萬,較二○一四年下跌1.2%。

便利出入境的措施

擴展e-道服務

為進一步提升部門的處理能力和效率,本處善用科技,讓更多旅客以自助形式使用e-道辦理出入境手續。截至二○一五年年底,各管制站共設有437條e-道,當中包括123條多功能e-道,可靈活地讓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或訪港旅客使用。

為進一步便利視障人士使用e-道服務,繼落馬洲支線和港澳客輪碼頭管制站後,本處已於二○一五年四月在深圳灣管制站增設了具備語音輔助功能的e-道。

另一方面,由二○一四年五月起,合資格的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持有人只需在首次持該證訪港時於傳統櫃位成功辦理入境手續,往後便可使用e-道服務。自服務推出起至二○一五年年底,約有1 000萬名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持有人來港,出入境人次超過4 380萬。

在互相使用自助出入境檢查服務安排方面,截至二○一五年年底,共有約7 200名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持有人已完成辦理使用韓國、新加坡或德國的自助出入境檢查服務的相關登記手續。政府會繼續與其他與香港在旅遊及商業方面有緊密聯繫的國家及地區磋商,推出更多互相使用自助出入境檢查服務的安排。我們相信這安排將為香港居民及與香港有密切聯繫的經濟體的居民帶來更多的旅遊便利,加強彼此在商業、社會及文化方面的交流。

另一方面,由二○一六年一月二十五日起,英國的「登記旅客快速通關計劃」已擴展至香港特別行政區電子護照持有人,符合資格的香港旅客經英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審批及繳交所需費用後,便可在英國適用的機場使用其自助出入境檢查系統辦理相關的出入境手續。

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

「入境處流動應用程式」自二○一三年十二月推出至今,已有約111 000次下載紀錄。此應用程式除了為市民及訪港旅客提供有關各主要陸路管制站最新的估計旅客輪候過關狀況之外,亦上載本處最新消息及常用資訊。

為跨境學童提供便捷服務

根據教育局提供的數字,二○一五/一六學年跨境學童數目約有28 000人。入境處已採取多項措施便利學童過關,包括於學童過境上學、下課時段闢出專用櫃以加快處理他們的出入境手續,以及在羅湖管制站設有6條「跨境學童e-道」。於二○一五年五月,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亦新增了6條「跨境學童e-道」。  

為進一步便利跨境學童往返內地及香港,政府與內地有關當局經商討後同意,批出特別配額給跨境校巴使用落馬洲、文錦渡、沙頭角及深圳灣管制站。為向更多跨境學童提供更便捷及安全的通關服務,跨境學童「免下車過關檢查」現適用於文錦渡、沙頭角及落馬洲管制站。本處亦已於落馬洲支線、深圳灣及羅湖管制站實施「跨境學童簡易過關程序」,利用資訊科技進一步優化學童過關時所需辦理的出入境手續。這項服務同時適用於上述管制站使用「免下車過關檢查」的學童。此外,為提高管制站的處理量,落馬洲支線、落馬洲及文錦渡管制站已增設校巴停車位,供更多跨境校巴及保姆車使用。

管制站恢復運作及提升設施

屯門客運碼頭已於二○一六年一月二十八日恢復往來香港與澳門或內地的跨境客運渡輪服務,市民可於早上七時至晚上十時辦理出入境檢查手續。

在管制站設施方面,落馬洲管制站客運大樓的改善工程已於二○一五年三月完成,e-道數目由原來的20條增至33條,連同傳統櫃,出入境通道數目合共增至83條。於二○一五年九月更完成增建兩個私家車車輛檢查亭,現時該管制站總共有16個私家車車輛檢查亭。

此外,為應付航空交通的預計增長,香港國際機場加建的中場客運廊及其配套設施已於二○一五年十二月完成並投入服務。中場客運廊每年可處理額外1 000萬人次客運量。本處會靈活調配人手,繼續為市民及訪港旅客提供優質的出入境檢查服務。

為香港及澳門居民遺失入境證件所辦理離境手續的優化安排

為香港及澳門居民遺失入境證件所辦理離境手續的優化安排已於二○一六年一月推出。這項安排進一步簡化兩地居民在辦理報失證件及相關出境手續,並縮短有關的處理時間。

在新安排下,若香港居民在澳門遺失入境時所使用的證件,且沒有其他證件可用作離境,可直接前往澳門的客運碼頭辦理有關手續,而無須預先前往澳門仔北安出入境事務廳大樓辦理報失證件及申辦《遺失證件聲明書》的手續。當他們的身分被核實後便可隨即辦理離境手續返港,但個案若涉及刑事情況,則仍須先往警務機關報案。此外,如個案需經本處核實身分,有關程序已進一步加快,令處理時間最少縮短三十分鐘。相應的優化安排亦適用於在香港遺失入境證件的澳門居民。

吸引外來人才

一般就業政策

本港一向對來港就業或投資的專才和企業家實施開放的政策。現行的「一般就業政策」容許具備香港所需要而又缺乏的特別技能、知識或經驗,或能夠對本港經濟作出重大貢獻的海外人士來港。另外,為提高計劃當中投資類別申請的透明度,以吸引更多海外企業家來港創業,本處由二○一五年五月四日起已把投資類別申請的各項考慮因素更清楚列明。另一方面,若申請人有意在港開設或參與初創業務,而同時獲得政府支援計劃的支持,本處亦會積極考慮其申請。二○一五年,共有34 403名海外專才和企業家根據此政策獲准來港。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自二○○三年七月實施「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後,本港已成功吸引來自不同行業和具有認可資歷的內地專才來港工作。主要行業包括學術研究和教育、藝術及文化,以及商業和貿易。二○一五年,本處共批准9 229宗申請。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二○○六年六月推出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旨在讓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無須先行獲本地僱主聘任,便可申請來港定居。二○一五年,共有208名申請人成功獲分配名額:當中192名來自「綜合計分制」,而來自「成就計分制」的則有16名。成功透過「綜合計分制」獲分配名額的申請人,主要來自資訊科技及電訊、建築、測量、工程及建造、金融及會計服務以及工業製造四個界別。成功透過「成就計分制」獲分配名額的申請人,主要來自體育運動和廣播及娛樂兩個界別。

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

本處於二○○八年五月推出「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以進一步吸引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及回港工作,藉以提升香港的人力資本及競爭力。該安排推出後反應理想。二○一五年,有10 269名非本地畢業生根據此安排獲批准留港/回港工作。

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

為了吸納移居海外的中國籍港人第二代子女回港發展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入境處於二○一五年五月四日推出一項名為「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的試驗計劃。根據該計劃申請來港的人士,無須先在港覓得工作。他們一般於首次入境時可獲准在港逗留一年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其後只須在港獲得聘用,而受聘從事的工作通常是由學位持有人擔任及其薪酬福利達到市場水平,或已在港開辦或參與業務,便可申請延期逗留。截至二○一五年底,本處共收到211宗申請,當中108宗獲批。獲批申請人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及英國;大部分人介乎18至30歲。

放寬優才、專業人士及企業家的逗留安排

為更積極招攬及挽留外來的人才、專才及企業家,以擴大香港的人才庫,本處已由二○一五年五月四日起推行一系列優化措施,包括放寬根據各入境計劃入境人才的逗留安排。根據「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以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綜合計分制」來港人士的逗留期限,已由首次入境獲准逗留一年放寬至現時的兩年,而2-2-3年的延期逗留模式,亦改為現時的3-3年。根據這些計劃來港的頂尖人才,如已根據該等計劃在港工作或居留至少兩年,以及於在港期間的年度薪俸稅應評稅入息高於港幣200萬元,在首次申請延期逗留時可獲准延期逗留六年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根據「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成就計分制」成功申請來港的人士,則可在首次入境時獲准在港逗留八年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另一方面,本處亦已優化「綜合計分制」的計分制度,以吸引更多擁有優秀學歷及國際工作經驗的傑出人才來港。

自優化措施於去年五月推出至年底,已有652名根據「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或「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綜合計分制」入境的頂尖人才獲准在港延期逗留六年。他們只受逗留期限所限制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亦可在港自由轉換工作而無需事先獲得入境處處長批准,這項安排方便他們留港長期發展,有助香港挽留頂尖人才。

宣傳「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及其他輸入人才計劃

為加強對外宣傳,本處人員於去年六月,走訪歐洲六個國家(包括英國、荷蘭、盧森堡、比利時、西班牙和愛爾蘭),並於十一月分別到訪加拿大、澳洲及新西蘭,舉行推廣活動,並與香港移民第二代及其他有興趣到香港發展的人士會面,詳細講解各項入境計劃。本處會繼續與駐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合作對外宣傳,積極推廣各項入境計劃。

延長亞太經合組織商務旅遊證的有效期限

為了向經商人士在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地區內進出提供更大便捷,進一步促進亞太區內的商務聯繫,由二○一五年九月一日起遞交並成功申請亞太經合組織商務旅遊證(商務旅遊證)的人士,其獲發的商務旅遊證的有效期已由三年延長至五年。本處在二○一五年共簽發了9 238張商務旅遊證。

執法行動

反非法勞工及打擊水貨客行動

本處十分關注僱用非法勞工的違法行為,在二○一五年共進行了13 788次反非法勞工行動,較二○一四年增加2.4%。我們於二○一五年共拘捕6 762名非法勞工和680名僱主,較二○一四年被捕的非法勞工和僱主總和上升7.6%。

本處一直致力打擊非法水貨活動的罪行。為進一步打擊有關違法行為,自二○一二年九月起,本處進行了一連串代號為「風沙」的反非法勞工行動。截至二○一五年年底,本處共拘捕了2 646名涉嫌從事水貨活動而違反逗留條件的內地訪客及17名涉嫌聘用非法勞工的本地僱主。當中,216名內地訪客已被定罪及判入獄四星期至三個月不等。本處亦已按既有機制,將被定罪的內地居民資料,通報到內地有關當局以註銷他們的赴港簽注,並禁止他們在兩年內再次訪港。

本處亦已制定「懷疑水貨客監察名單」,並透過不同方式,包括從被捕或定罪人士資料、情報收集及出入境數據分析等,將懷疑從事水貨活動人士的資料放入監察名單內。在他們再次入境時,本處會進行查問。若他們來港的目的有可疑,便會拒絕他們入境並即時遣返內地。同時,管制站人員亦會繼續進行突擊截查及特別行動打擊水貨客。截至二○一五年年底,本處已將超過18 800名懷疑從事水貨活動的內地人士的資料放入監察名單內,被拒絕入境的人士累計超過48 100人次。

對內地孕婦的入境配套措施

為配合自二○一三年一月一日起實施的「零分娩配額」(俗稱「零雙非」)政策,防止沒有預約分娩服務的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本處已全面加強對內地孕婦的入境配套措施,包括加強管制站的入境截查工作,並分析內地孕婦闖關慣用的手法及趨勢,從而作出針對性的截查和與其他部門進行突擊聯合行動。二○一五年,入境處在管制站總共截查46 977名內地孕婦,當中4 954名無預約分娩服務的內地孕婦被拒入境,其資料亦已通報內地部門,以防止她們在臨盆一刻再次冒險闖關。

本處亦成立了一個專責小組,集中打擊透過與港人假結婚、逾期逗留或其他違法行為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及安排他們來港分娩的中介人或其他相關人士。當出生登記處為初生嬰兒辦理出生登記時發現有人涉嫌向入境處職員作出虛假陳述或透過假結婚來港產子的情況,本處亦會作出跟進調查,並依法對他們提出檢控。入境處在二○一五年共檢控46名逾期逗留在港分娩的內地孕婦、15名透過非法行為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及兩名協助她們來港產子的香港居民,當中被定罪人士的最高刑期為監禁20個月。

自全面加強入境配套措施及執法後,內地孕婦未經預約使用本港醫院分娩的個案已大幅下降,由二○一一年第四季每月平均約160宗,銳減至二○一五年每月平均約8宗,反映相關措施已見成效。

偵破多宗假結婚案

本處一直非常關注非本港居民透過假結婚在香港居留的問題,並已成立專案小組從不同途徑搜集情報。婚姻登記處人員亦會特別注意可疑的結婚個案。我們對每一宗可疑個案均作出深入調查,以搜集足夠證據,對涉案人士提出檢控。二○一五年,共有113名人士因涉及假結婚案件而被定罪及判處監禁6至22個月不等。

本處於二○一四年七月採取一連串拘捕行動,成功瓦解一個安排年青人進行跨境假結婚的犯罪集團。行動當中,本處拘捕69名涉案人士,包括一名主腦及三名骨幹成員,並成功檢獲大量香港和內地結婚證書、出生證明書及副本等證物。於二○一五年,該案件主腦及一名骨幹成員被裁定串謀欺詐罪名成立,分別判處入獄22個月及17個月。截至二○一五年年底,另有23名被捕人士已被定罪,最高刑罰為判監18個月。

遏止跨國非法移民活動及打擊偽造證件活動

本處一直與國際、內地及本地執法機關共同致力打擊跨國偷渡及行使偽造證件的罪行,並設立了反偷渡情報局,專責打擊跨國非法移民活動及調查涉及香港特區護照的案件。本處經常與各駐港領事館舉行定期會議,商討打擊非法移民、罪案及恐怖活動等問題。同時本處亦不時與國際及本地執法機關進行聯合行動,以遏止跨國性的偷渡罪行。在二○一五年十二月,本處在香港國際機場進行了另一項代號為「天網」的大型行動,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新西蘭及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代表人員亦有參與,擔當顧問或觀察人員的角色。

本處十分關注使用偽造旅行證件作非法移民、犯罪或進行恐怖活動等罪行,這些不法行為危及有關國家的出入境管制和保安。本處一直致力打擊偽證活動。調查人員在二○一五年共執行27 257次打擊偽證行動,截查34 037名離境或過境旅客。另外,本處於二○一五年共檢獲511本偽造旅行證件,較二○一四年的523本輕微下跌2%,而同年所檢獲的偽造智能身份證數量為216張,較二○一四年的146張上升48%。調查顯示,大部分被檢獲的偽造身份證為非法勞工所使用,質素差劣,市民只要細心察看,就可分辨真偽。本處已與本港、內地和海外的其他執法機關及領事館緊密聯繫,交換有關偽造證件的資料及情報,採取果斷行動以打擊有關罪行。

另一方面,為防止不法份子利用偽造香港身份證作非法用途,本處繼續為政府及私人機構等需經常處理身份證明文件的人員舉辦講座,講解智能身份證的防偽特徵及辨別偽造智能身份證的要點,藉以提升前線人員的警覺性。

檢視父母逾期未為子女辦理出生登記的相應安排及個案跟進事宜

對於有父母逾期未為子女辦理出生登記的個案,本處已檢視相應安排。如父母未能於嬰兒出生後42天內為其子女辦理出生登記,本處會於嬰兒出生後三個月、六個月及九個月分別以普通郵件及掛號信件將備忘通知寄往該父母最後所報的地址,提醒嬰兒的父母應盡快為嬰兒辦理出生登記。期間,本處會在有需要時尋求其他途徑再嘗試聯絡嬰兒的父母。若未能與有關父母取得聯絡或接連提醒後父母仍未辦理出生登記,本處會將個案交由調查科跟進。本處亦會因應個案情況,尋求社會福利署或警方的協助,以跟進相關個案。如調查後發現父母沒有合理辯解而未有依照法例為其嬰兒辦理出生登記,本處會作出檢控。

就早前有關55宗涉及父母逾期未為子女辦理出生登記的個案,入境處一直積極跟進調查,並透過電話及登門訪查嘗試聯繫有關父母。本處已成功與其中37宗個案的父母取得聯繫,並陸續為他們的子女安排補辦出生登記,當中一宗個案已完成檢控程序,有關人士已被罰款,另外18宗個案已完成調查,現正進入檢控程序或就檢控事宜徵詢法律意見。至於餘下18宗個案,本處會繼續聯繫其父母及跟進調查。若有關個案的父母仍未能取得聯繫,本處會把他們的資料存入電腦系統內,當他們使用本處服務時即可確定其聯繫方法,以便進一步跟進。如有需要,本處亦會將個案轉介警方,協助追尋有關的父母。

統一審核機制

統一審核機制已於二○一四年三月三日起實施。在實施統一審核機制下,入境處將一次過審核任何沒有權利進入及停留於香港的外國人,根據適用的理由包括《入境條例》(香港法例第115章)第VIIC部所訂明的酷刑,《香港人權法案條例》(香港法例第383章)第8條下的第三條所指的酷刑或殘忍、不人道或侮辱之處遇或懲罰,以及/或參照一九五一年《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難民公約》)第33條的免遣返原則所指的迫害等風險,針對另一國家而提出的免遣返聲請。該機制的程序是按照《入境條例》下審核酷刑聲請的法定機制所訂立,合乎法律所要求的高度公平標準。

聯合國《難民公約》及其一九六七年議定書從來未曾適用於香港;在香港提出免遣返聲請的人不會被視為「難民」。無論他們的聲請結果如何,他們都不可以在香港定居。當他們面對的有關風險不復存在,便須要離開香港。不過,假如聲請人遭受迫害的風險被確立,其個案會被轉介至聯合國難民署,由該署考慮安排他移居至第三國家。

統一審核機制於二○一四年三月實施時,尚待審核的免遣返聲請有6 699宗。截至二○一五年年底,入境處已就3 165宗聲請作出決定,當中18宗獲確立(包括3宗被拒個案於上訴後由酷刑聲請上訴委員會/免遣返聲請呈請辦事處確立),撤回的有2 299宗;入境處於同期接獲另外9 687宗聲請,令尚待審核的聲請增加至10 922宗。

打擊南亞裔人士偷渡來港及免遣返聲請人在港從事非法工作

在二○一五年五月,本處聯同警務處展開一項代號為「日杆」的聯合行動,成功瓦解一個專門安排南亞裔人士偷渡來港的犯罪集團,拘捕了14名涉案人士,包括兩名集團主腦。被捕人士當中已有四人被定罪,分別被判處監禁3至15個月不等。在二○一五年九月的「日杆II」行動中,更成功瓦解一個專門安排越南籍人士偷渡來港的犯罪集團。行動中共拘捕了18名涉案人士,包括兩名集團成員。被捕人士當中已有四人被定罪及各被判處監禁15個月。

在香港提出免遣返聲請的人,即使其聲請獲確立,其非法入境或逾期居留的身分仍然不會改變。根據《入境條例》(第115章),他們不可從事任何僱傭工作;違反該條例下的規定即屬犯法,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5萬元及監禁3年。《入境條例》第38AA條於二○○九年十一月十四日生效,禁止非法入境者及受遣送離境令或遞解離境令規限的人接受有薪或無薪的僱傭工作,或開辦或參與任何業務。在二○一○年十月,上訴法庭就相關條文頒下量刑指引,凡違反該條文而被定罪的人士,須以15個月監禁作量刑基準。截至二○一五年年底,共1 117人因涉嫌違反該條例而被捕。

打擊中介機構提供「一條龍」服務來港提出免遣返聲請

聲請人於抵港時提出免遣返聲請的數字有明顯上升趨勢,由二○一三年三月三日至二○一四年三月二日,共收到150宗經管制站轉介的個案(平均每月約12.5宗)。自統一審核機制實施起至二○一四年底,由管制站轉介的免遣返聲請個案約200宗(平均每月為20宗),而於二○一五年則為322宗(平均每月約26.8宗),按月較二○一三年增加超過一倍。本處會繼續在各管制站加強入境截查工作,以及採取針對可疑訪客的特別行動,亦會跟進調查是否有人刻意安排可疑訪客來港提出免遣返聲請。

另一方面,入境處近月多次與印度駐港總領事會面,對印度有中介人涉嫌安排當地人來港非法工作一事表達強烈關注,指出有關行為涉及多項嚴重罪行,要求印度當局提供一切可行協助,以進行重點打擊。在二○一五年十二月,本處連同警方亦前赴印度,與當地執法機構作出跟進。除印度外,入境處稍後亦會陸續聯絡越南、巴基斯坦等國家的駐港領事館,商討如何解決相關國家的國民偷渡到香港或逾期逗留的問題,以及打擊安排偷渡前往香港的犯罪組織。

簽發香港特區護照及其免簽證入境待遇

二○一五年,本處共簽發756 460本香港特區護照。去年贊比亞共和國及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同意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或入境時發給簽證待遇。此外,於二○一六年初,我們亦收到相關政府通知,前往聖巴泰勒米島和聖馬丁島(法國海外領地)的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可獲免簽證入境安排。因此,現時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或入境時發給簽證待遇的國家和地區達154個。本處會繼續游說更多國家和地區給予此項待遇,令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外遊時更加方便。

為身處香港境外陷於困境的香港居民提供協助

本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中國駐外國使領館、外國駐港領事館、香港特區政府駐外辦事處及其他政府部門緊密合作,為身處香港境外而陷於困境的香港居民提供切實可行的協助。

電話求助熱線「1868」於二○一五年處理的來電共170 446宗,涉及求助個案共2 529宗,當中大部分求助涉及在境外遺失旅行證件、入院或傷亡等。另外,入境處亦已設立後備支援隊伍,以便一旦發生緊急事故時,可迅速加派人手接聽求助電話及解答市民的查詢,或直接到有關地方為身處當地的香港居民提供緊急支援。而外交部於二○一四年九月開通的24小時領事保護熱線「12308」亦會根據實際情況及需要,轉介香港居民的求助個案予本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處理及跟進。

為提升市民在出外旅遊時的安全意識及鼓勵市民使用「外遊提示登記服務」,本處於二○一五年二月,於總部大樓舉行「入境處安心外遊週」展覽,提醒市民在外遊前及旅遊期間應注意的事項,及有關在外求助等資訊。同時,本處人員於展覽場地、簽發特區護照的辦事處及機場離境大堂向市民派發包括上述資訊的「外遊小錦囊」。

「外遊提示登記服務」

香港居民可在前往外地旅遊前,透過「外遊提示登記服務」登記他們的聯絡方法和行程,方便本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在緊急的情況下與他們聯絡並提供協助。此外,用戶亦可透過「我的政府一站通」接收最新外遊警示及相關公開資料,又或視乎情況,同時接收流動電話短訊。截至二○一五年年底,共有50 426名香港市民登記此項服務。

於香港境外發生的重大事故 

二○一五年,香港境外發生了數宗涉及港人的重大事故,包括尼泊爾地震(四月)、泰國華欣車禍(六月)、台灣新北市大火(六月)、天津市爆炸(八月)、泰國曼谷爆炸(八月)及香港旅行團在廣東清遠遇上車禍(十月)。本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與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相關中國駐外使領館、外國駐港領事館、香港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事處和其他政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為受影響港人及其家屬提供切實可行的協助。

婚姻監禮人計劃

婚姻監禮人計劃於二○○六年三月十三日起實施。截至二○一五年年底,共有2 087位婚姻監禮人獲委任,而透過他們遞交的擬結婚通知書共有231 239份,佔總申請的42.3%;婚姻監禮人主持的婚禮則有230 558宗,佔總結婚數目的44.6%。本處會繼續監察婚姻監禮人所提供的服務,並不時檢視婚姻監禮人計劃的運作成效,以確保市民可享用靈活、多元化及稱心滿意的證婚服務。

招聘入境事務人員

二○一五年,本處共聘任127名入境事務主任及190名入境事務助理員,當中47名入境事務主任及140名入境事務助理員已完成入職訓練,並投入工作行列。預計在二○一六/一七年度,本處會招聘約160名人員,當中包括入境事務主任及入境事務助理員各80名,以填補員工流失的空缺。為配合部門的人手需求,我們會於上半年內分別展開新一輪公開招聘入境事務主任及入境事務助理員的活動。

獲頒獎項

本處一向秉承精益求精的服務理念,竭力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本處在二○一五年繼續得到社會認同,屢獲殊榮。在英國專業航空運輸研究機構「Skytrax」的年度旅客意見調查中,本處贏得「Skytrax 2015年全球最佳機場出入境服務」大獎。是次調查覆蓋全球共550個機場,當中共收集了超過1 300萬名來自112個國家的航空旅客對各機場出入境服務的評分。能夠獲得這個殊榮,證明了本處過去在提升服務水平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世界各地旅客的認同。而在機場管理局舉辦的二○一五年香港國際機場優質顧客服務計劃中,本處蟬聯「最佳旅客服務躍進大獎」,更有18位人員獲得「企業團隊卓越獎——嘉許獎」。

此外,本處一向致力應用嶄新科技為市民服務,表現獲得廣泛認同。本處的「智能身份證及其系統」於亞太智能卡協會的二○一五年度Radiant電子證件科技大獎中,贏得國際性的Radiant服務大獎,以嘉許本處在發展智能身份證及其系統的成就及向香港市民所提供的優良服務。

而繼一九九九、二○○八及二○一○後,本處在二○一五年再次在申訴專員嘉許獎計劃中獲得「申訴專員嘉許獎(公營機構獎)大獎」,是本處第四次獲得這項殊榮,肯定了本處處理投訴的專業精神及致力為公眾提供優質服務所作出的努力。同時,本處亦有兩名人員獲頒「申訴專員嘉許獎(公職人員獎)」,是連續第17年有同事獲得這個獎項。本處亦有五名人員獲頒「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嘉許狀」,以表揚他們持續的優秀工作表現,是連續第12年有本處人員獲得嘉許。

本處自二○○六年開始一直獲得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同心展關懷」標誌,而在二○一五/一六年度更獲頒發「10年Plus同心展關懷」標誌,肯定了部門對關懷社區、員工及環境的承擔。另外,本處每年舉辦的「最有禮貌入境管制人員」選舉中,得票最多的管制人員會同時榮獲香港旅遊發展局委任為「香港禮貌大使」,發揮部門以禮待人的精神。本處定當繼續悉力以赴,發揚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設立入境事務處YouTube頻道

本處於二○一六年二月一日推出「香港入境事務處」YouTube頻道,方便公眾隨時隨地閱覽入境處的服務及活動資訊。

已上載該頻道的短片共分為三大類別,分別為「服務動資訊」、「關於我們」及「部門活動花絮」。在「服務動資訊」類別中,我們製作了一系列短片,介紹市民最常用入境處服務的相關申請要求及程序。其餘兩部分,我們上載了一些介紹本處工作及活動的短片,為市民提供多一個平台了解我們的工作。

二○一六年的展望

加強宣傳「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及其他輸入人才計劃

為吸引更多外來人才,入境處會於二○一六年繼續到訪不同國家,並與駐海外的經濟貿易辦事處合作,積極推廣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包括「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

全面檢討處理免遣返聲請的策略及繼續加強執法工作

為遏止及扭轉滯港聲請人不斷增加的趨勢,政府會全面檢討處理免遣返聲請的策略,從入境前管制、審核程序、羈留及加強執法等多方面入手解決問題。入境處會向立法會建議於二○一六/一七年起三個財政年度開設一個助理處長的職位,以支援政府全面檢討處理免遣返聲請的策略,同時亦會盡量利用現有資源,加快審核聲請。

此外,面對截獲非華裔非法入境者數目有上升的趨勢,本處會聯同警方加強源頭堵截非法入境者,亦會加強打擊在港從事非法工作的人士。本處必定會嚴正執法,打擊相關罪行。

增設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入境事務組

現時特區政府駐北京辦事處、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及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轄下設有入境事務組,為在內地遇事的香港居民提供可行協助。行政長官於二零一六年《施政報告》中公布在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開設入境事務組,為在內地遇事的香港居民提供更好的支援。入境處會積極配合相關政策局進行籌備工作。

第三代資訊系統策略檢討

在推行第三代資訊系統策略上,「新資訊科技基建設施」項目下的兩所數據中心已分別在二○一四年六月及十月開始運作,而其他各項設施亦已於二○一五年三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新出入境管制系統」將於二○一六年年初至二○一七年年初分階段推出以提升管制站的運作效率,首階段包括將現有e-道提升為多功能e-道,並會新增150多條多功能e-道,使e-道服務可因應旅客流量靈活調配。隨新管制站將於未來數年相繼落成,並推出「新出入境管制系統」,香港處理出入境旅客的能力會進一步提升。

至於「新一代智能身份證系統」項目,主要是用以取代日漸老化的現有系統,及更有效地支援簽發香港智能身份證的工作。該項目現正進行招標工作,預計於二○一八年年初推出。此外,「新一代電子護照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已於二○一四年十月完成,本處現正計劃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申請撥款。至於第三代資訊系統策略檢討報告其他建議的可行性研究,預計在二○一六年年初完成。

入境事務處處長陳國基(右四)今日(二月一日)主持入境事務處二○一五年工作回顧新聞發布會。

入境事務處處長陳國基(右四)今日(二月一日)主持入境事務處二○一五年工作回顧新聞發布會。

陳國基(左)介紹「香港入境事務處」YouTube頻道。

陳國基(左)介紹「香港入境事務處」YouTube頻道。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網站
《香港國安法》頒布四周年展覽
言歸「證」傳
立法管制大麻二酚(CBD)
檢視衞生黑點
支持社企 日日友建樹
行政長官 2024 年施政報告
2025-26 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6年人口普查小型試驗統計調查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維護國家安全
安全社區期刊
跨部門反恐專責組網站
全年招聘入境事務助理員
人才清單
talent.gov.hk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優才、專業人士及企業家入境計劃
粵港澳大灣區
外遊警示制度
外遊提示登記服務
安全出行話你知
外交部領事保護與服務資訊
保安一站通
惡劣天氣下的安排
香港法律服務
立即下載「防騙視伏App」!
禁止蒙面規例
使用智方便 生活新體驗
完善選舉制度 落實愛國者治港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網站
《香港國安法》頒布四周年展覽
言歸「證」傳
立法管制大麻二酚(CBD)
檢視衞生黑點
支持社企 日日友建樹
行政長官 2024 年施政報告
2025-26 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6年人口普查小型試驗統計調查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維護國家安全
安全社區期刊
跨部門反恐專責組網站
全年招聘入境事務助理員
04-02-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