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及新聞公報

入境事務處二○一八年工作回顧(附圖)

2019年2月1日

入境事務處(入境處)處長曾國衞今日(二月一日)舉行新聞發布會,回顧入境處過往一年的工作並前瞻未來。本處二○一八年的主要工作摘要如下:

出入境管制站的交通流量

二○一八年總出入境人次超過3.14億,較二○一七年上升5.1%。全年的訪港旅客入境人次超過6 514萬,較二○一七年上升11.4%。其中,內地訪客入境人次為5 080萬,較二○一七年上升15%,而其他訪客的入境人次則為1 434萬,較二○一七年微升0.5%。全年的訪港旅客入境人次中,機場管制站的訪港旅客有1 439萬人次、陸路管制站達到4 593萬人次、海路管制站則達到482萬人次。

便利出入境的措施

新管制站啟用

高鐵西九龍站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分別已於二○一八年九月二十三日及十月二十四日正式啟用,進一步提升管制站的整體旅客處理能力。

高鐵西九龍站採用「一地兩檢」通關模式運作,跨境旅客可在該管制站內同時辦理香港及內地的出入境手續。該管制站共設有98個出入境檢查櫃枱及51條多功能e-道,方便跨境旅客辦理出入境檢查手續。

港珠澳大橋口岸採用「三地三檢」模式,並由三地政府於各自屬地設立口岸。香港口岸內設有旅檢大樓及車輛檢查亭等設施,分別為跨境旅客及司機提供出入境檢查服務。香港口岸的管制站共設置96個出入境檢查櫃枱及53條多功能e-道,以便跨境旅客辦理出入境檢查手續,另有52個車輛檢查亭可供跨境穿梭巴士、旅遊巴士、私家車及貨車使用。

擴展e-道服務

為進一步提升處理旅客出入境的能力和效率,本處善用科技,讓更多旅客可以使用e-道辦理出入境手續。截至二○一八年年底,各管制站共設有699條多功能e-道,可靈活調配供合資格的香港居民或訪港旅客使用,當中包括設置在高鐵西九龍站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104條新e-道。新e-道在設計上多方面作出優化,包括外觀美感、人工力學、操作效率和便利快捷程度方面。

另外,為進一步便利視障人士使用e-道服務,繼落馬洲支線、港澳客輪碼頭、深圳灣和中國客運碼頭管制站後,具語音輔助功能的e-道服務亦於二○一八年擴展到羅湖管制站及新落成啟用的高鐵西九龍站和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繼本處與韓國、新加坡、德國和澳洲推行互相使用自助出入境檢查服務安排後,入境處於二○一八年九月十五日亦與泰國推行相關安排。在新安排下,合資格的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區)電子護照持有人可無須預先登記而使用泰國的自助出入境檢查服務,而合資格的泰國護照持有人亦可登記使用香港的e-道服務。

此外,本處與新加坡亦放寬登記互相使用自助出入境檢查服務的資格。由二○一八年十二月十三日起,合資格的新加坡護照持有人登記前的訪港次數,由12個月內到訪不少於三次放寬為24個月內不少於兩次。同樣安排亦適用於前往新加坡旅遊的特區護照持有人。

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其他跟香港在旅遊及商業方面有緊密聯繫的國家及地區磋商,推出更多互相使用自助出入境檢查服務的安排。本處相信這安排將為香港居民及與香港有密切聯繫的經濟體的居民帶來更多旅遊便利,加強彼此在商業、社會及文化方面的交流。

吸引外來人才

一般就業政策

本港一向對來港就業或投資的專才和企業家實施開放的政策。現行的「一般就業政策」容許具備香港需要而又缺乏的技能、知識或經驗,或能夠對本港經濟作出重大貢獻的海外人士來港。二○一八年,共有41 592名海外專才和企業家根據此政策獲准來港。

輸入內地人才計劃

自二○○三年七月實施「輸入內地人才計劃」後,本港已成功吸引來自不同行業的內地專才來港工作。主要行業包括「藝術及文化」、「學術研究及教育」和「金融服務」。二○一八年,本處共批准13 768宗申請。

優秀人才入境計劃

二○○六年六月推出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旨在吸引高技術人才或優才來港定居,藉以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來港定居前無須先獲得本地僱主聘任。特區政府於二○一八年八月二十八日公布首份香港人才清單,共包含11項專業。符合人才清單要求的申請人經評核後,可在「綜合計分制」下獲得30分額外分數。二○一八年共有555名申請人獲分配名額,當中527名來自「綜合計分制」(包括5名符合人才清單要求而獲得30分額外分數的申請人),而來自「成就計分制」的則有28名。透過「綜合計分制」獲分配名額的申請人,主要來自「金融及會計服務」、「資訊科技及電訊」、「建築、測量、工程及建造」和「商業及貿易」四個界別。而透過「成就計分制」獲分配名額的申請人,則主要來自「體育運動」、「藝術及文化」和「廣播及娛樂」三個界別。

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

本處於二○○八年五月推出「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以進一步吸引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及回港工作,藉以提升香港的人力資本及競爭力。自二○一八年五月十四日起,「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已擴展至涵蓋在香港修讀全日制經本地評審非本地課程而獲得學士學位或更高資歷的非本地學生。二○一八年,共有10 150名非本地畢業生根據此安排獲批准留港/回港工作。

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

為了吸引移居海外的中國籍港人第二代子女回港發展,本處於二○一五年五月推出「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截至二○一八年年底,本處共收到675宗申請,當中386宗獲批。獲批申請人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及荷蘭。他們主要持有工程、金融、資訊科技或法律等專業的相關學士或碩士學位,部分申請人更具備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能為香港補充人力資本。

放寬優才、專業人士及企業家的逗留安排

為更積極招攬及挽留外來人才、專才及企業家,以擴大香港的人才庫,本處自二○一五年五月起推行一系列優化措施,包括放寬根據各入境計劃來港的人才的逗留安排。當中,根據「一般就業政策」、「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以及「優秀人才入境計劃」下「綜合計分制」來港的頂尖人才,在申請延期逗留時可獲准延期逗留六年而不受其他逗留條件限制,以方便他們留港長期發展。自優化措施推出至二○一八年年底,已有3 502名頂尖人才受惠。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特區政府在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五日推出「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旨在透過快速處理安排,讓合資格科技公司/機構申請輸入非本地科技人才到香港從事研發工作。合資格科技公司/機構須先向創新科技署申請配額。獲發出配額的公司/機構可相應地於為期六個月的配額有效期內,向本處為合資格人士申請工作簽證/進入許可。截至二○一八年年底,本處共收到29宗相關的工作簽證/進入許可申請,其中24宗已獲批准。

宣傳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以匯聚人才

為吸引更多外來人才,本處人員去年到訪澳洲及新西蘭舉行推廣活動,並與香港移民第二代及其他有興趣到香港發展的人士會面,詳細講解各項入境計劃。入境處會於二○一九年繼續積極推廣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以爭取世界各地的人才來港發展,為香港經濟作出貢獻。

執法行動

反非法勞工及打擊水貨客行動

本處十分關注僱用非法勞工的違法行為,在二○一八年進行了16 108次反非法勞工行動,共拘捕6 290名非法勞工和660名僱主。本處亦不斷加強採取執法行動,針對打擊非華裔非法入境者或屬免遣返聲請人的非法勞工及其僱主。二○一八年,本處展開了720次針對非華裔非法勞工的行動,共拘捕了451名非華裔非法勞工和242名本地僱主。

本處一直致力打擊非法水貨活動的罪行。為進一步打擊有關違法行為,本處自二○一二年九月起進行了一連串代號為「風沙」的反非法勞工行動。截至二○一八年年底,本處共拘捕了3 455名涉嫌從事水貨活動而違反逗留條件的內地訪客及19名涉嫌聘用非法勞工的本地僱主。當中,231名內地訪客已被定罪和被判入獄四星期至三個月不等。本處亦已按既有機制,將被定罪的內地居民資料,通報內地有關當局以註銷他們的赴港簽注,並禁止他們在兩年內再次訪港。

此外,本處已制訂「懷疑水貨客監察名單」,並透過不同方式,包括從被捕或定罪人士資料、情報收集及出入境數據分析等,將懷疑從事水貨活動人士的資料放入監察名單內。在他們再次入境時,本處會進行查問。若他們來港的目的有可疑,便會拒絕他們入境並即時遣返內地。同時,管制站人員亦會繼續進行突擊截查及採取特別行動打擊水貨客。截至二○一八年年底,本處已把約24 600名懷疑從事水貨活動的內地人士的資料放入監察名單內,被拒絕入境的人士累計超過74 500人次。

對內地孕婦的入境配套措施

為配合自二○一三年起實施的「零分娩配額」(俗稱「零雙非」)政策,防止沒有預約分娩服務的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本處已全面加強對內地孕婦的入境配套措施,包括加強管制站的入境截查工作,並成立了一個專責小組,集中打擊透過與港人假結婚、逾期逗留或其他違法行為來港產子的內地孕婦及安排他們來港分娩的中介人或其他相關人士。本處亦會分析內地孕婦闖關的慣用手法及趨勢,從而作出針對性的截查。二○一八年,本處在管制站共截查了60 375名內地孕婦,當中4 345名無預約分娩服務的內地孕婦被拒入境,其資料亦已通報內地部門,以防止她們再次闖關。此外,內地孕婦未經預約在本港醫院分娩的個案已大幅下降,二○一八年每月平均只有少於兩宗,反映相關措施成效顯著。

偵破多宗假結婚案

本處一直非常關注外地人士透過假結婚在香港居留的問題,並已成立專案小組循不同途徑搜集情報。婚姻登記處人員亦會特別注意可疑的結婚個案。本處對每一宗可疑個案均作出深入調查,以搜集足夠證據,向涉案人士提出檢控。二○一八年,共有67名人士因涉及假結婚案件而被定罪及判監12至42個月不等。

本處留意到有不法集團持續透過報章、即時通訊軟件和交友程式廣傳信息,當中聲稱能賺取巨額報酬,誘使青年人參與假結婚勾當。經過情報分析和深入調查後,本處自二○一六年五月起展開代號為「閃刺」的一連串拘捕行動,成功瓦解一個跨境假結婚犯罪集團。行動至今共拘捕了91名香港及內地居民,包括三名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犯罪集團骨幹成員。該三名骨幹成員已於二○一八年九月被裁定多項串謀詐騙罪名成立,分別被判入獄30至42個月,而同案的19名參與假結婚的香港或內地居民因串謀詐騙而被判有罪,分別被判處監禁4至18個月不等。此外,本處亦於二○一七年十二月進行代號為「圈套」的行動,委派調查人員以「放蛇」手法與假結婚中介人會面。行動至今共拘捕了84名涉案人士,包括一名集團主腦、三名骨幹成員及80名涉嫌參與假結婚的香港或內地居民。該集團主腦已於二○一八年四月承認煽惑干犯串謀的控罪,被判監禁12個月。上述兩項行動目前仍然繼續,不排除將有更多涉案者被檢控。至於其他涉案的內地居民,本處已將有關情況通報內地執法機關。

本處不時透過新聞簡報會、新聞稿和傳媒訪問等渠道,發放有關本處搗破假結婚集團,以及中介人和參與假結婚人士被成功檢控的信息。為更有效發放有關資訊,本處亦特別製作了一段《切勿誤墮假結婚陷阱》的宣傳短片,讓包括青年人在內的公眾人士明白參與假結婚的可能後果,以及干犯相關罪行的嚴重性。本處日後會繼續以不同和嶄新的渠道發放有關信息,提醒市民切勿參與假結婚活動。

遏止跨國非法移民活動及打擊偽造證件活動

本處一直與國際、內地及本地執法機關共同致力打擊跨國偷渡和行使偽造證件的罪行,並設立了反偷渡情報局,專責打擊跨國非法移民活動和調查涉及香港特區護照的案件。二○一八年五月,反偷渡情報局接獲情報後,截獲兩名涉及非法偷渡活動的斯里蘭卡籍和加拿大籍男子。該兩名男子承認一項以欺騙手段取得服務的控罪,分別被判監禁18及22個月。同時,該名斯里蘭卡籍男子亦承認一項管有偽造旅行證件的控罪,被判監禁18個月,所有刑期同期執行,被判監禁合共18個月。本處經常與各駐港領事館舉行定期會議,商討打擊非法移民及相關跨境罪案等問題。本處亦不時與國際及本地執法機關進行聯合行動,遏止跨國性的偷渡罪行。在二○一八年十一月,本處在香港國際機場進行了代號為「天網」的大型行動,澳洲、加拿大、法國、日本、荷蘭、英國及美國駐港總領事館的代表人員亦有參與,擔當顧問或觀察人員的角色。

本處一直致力打擊偽證活動,防止有人使用偽造旅行證件進入香港或經香港前往其他國家。調查人員在二○一八年共執行了28 982次打擊偽證行動,並截查了28 993名旅客。另外,本處於二○一八年共檢獲449本偽造旅行證件和196張偽造智能身份證。本處會繼續與本港、內地和海外其他執法機關及領事館保持緊密聯繫,交換有關偽造證件的資料及情報,採取果斷行動打擊有關罪行。

為防止不法份子利用偽造香港身份證作非法用途,本處會繼續為政府及私人機構等須經常處理身份證明文件的人員舉辦講座,講解智能身份證的防偽特徵和辨別偽造智能身份證的方法,藉以提升前線人員的警覺性。

加強打擊販運人口

為確保有效落實各政策局和部門的打擊販運人口工作,並提高公眾對販運人口的認知,特區政府已於二○一八年三月成立一個高層次督導委員會,由政務司司長擔任主席、保安局局長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出任副主席、相關部門首長出任委員。督導委員會會就打擊販運人口和加強保障外傭兩方面作出策略性指導,並制訂《香港打擊販運人口及加強保障外籍家庭傭工行動計劃》,提出一系列全面且具策略性的針對措施,涵蓋識別受害人、調查、執法、檢控、保護和支援受害人、預防工作以及與各持份者建立伙伴合作關係等多個範疇。

本處非常重視打擊販運人口活動。打擊販運人口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不斷加強和完善識別受害人機制。二○一五年,入境處首先推出販運人口受害人識別機制,以審核和識別被捕或報稱為受害人且屬於受剝削風險較高的人士,例如非法入境者、性工作者、非法勞工、外傭和輸入勞工等,以及其他懷疑可能為受害人的個案。

調查方面,本處會繼續參與由警務處、香港海關、勞工處和入境處組成的「跨部門聯合調查隊」的定期會議,討論販運人口活動的最新趨勢和打擊販運人口罪案的執法措施、交換情報,以及進行聯合調查行動。

在人員培訓方面,本處已把販運人口議題納入部門人員的入職訓練中。此外,本處亦會繼續積極參與「打擊販運人口國際會議」等國際或地區會議和工作坊,以找出針對販運人口問題的最佳辦法。

成立反恐科

為了加強反恐偵測及調查能力,入境處於二○一八年六月成立反恐科,負責制訂和檢討本處的反恐策略、收集和分析反恐情報、對懷疑恐怖份子的出入境活動進行調查和執法行動,以及與本地、內地及海外執法機關及駐港領事聯繫。此外,入境處亦已指派七名反恐科人員,作為本處代表,參與「跨部門反恐專責組」的工作。

本處會因應恐怖襲擊的威脅評估及實際情況,繼續在各口岸採取相應措施,加強截查和訊問可疑人士。此外,本處會把懷疑與恐怖主義活動有關的訪客資料納入監察名單。如在口岸截獲該等人士,本處會拒絕其入境並轉交相關執法部門跟進。二○一八年,反恐科人員在香港國際機場和各陸路及港口管制站共進行了3 909次相關的巡查行動,截查人次為14 278。

為提升入境處人員的反恐意識及對恐怖活動的認知,本處重點加強前線人員的反恐訓練,以堵截懷疑涉及恐怖活動的可疑旅客。自二○一六年十一月起,本處定期舉辦內部反恐訓練課程及演習。截至二○一八年年底,本處為2 784名入境處人員舉辦了47次內部反恐訓練課程;而「跨部門反恐專責組」自成立以來,則為326名入境處人員舉辦了六次反恐訓練課程。

本處會繼續透過不同渠道與本地、內地及海外執法機關交流反恐情報,分析和調查所得情報,並依法實施有效的出入境管制,拒絕危害社會本港治安的人士入境,以確保香港繼續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免受恐怖主義威脅。

全面檢討處理免遣返聲請的策略

統一審核機制於二○一四年三月實施。機制實施初期,藉非法入境、逾期逗留,以及在口岸遭拒絕入境時提出免遣返聲請的數目明顯上升。針對有關情況,特區政府於二○一六年就處理免遣返聲請的策略展開全面檢討,並落實多項針對性措施,包括防止可能提出聲請的人抵港、加快審核程序、加強執法及加快將聲請被拒的人遣送離港等方面,從根本解決免遣返聲請的問題。本處一直積極配合相關的檢討工作,二○一八年多項措施繼續取得成效。

打擊非華裔人士偷渡來港

在統一審核機制實施初期,聲請人的其中一個主要抵港途徑是從原居國經內地再非法進入香港,他們主要來自越南、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不獲免簽證入境待遇的國家。本處非常關注有關情況,與香港警方及內地有關當局保持緊密聯繫及相互情報交流,協力從源頭打擊這類非法偷渡活動。

自二○一六年二月中展開有關專項行動以來,內地相關省區公安邊防、出入境部門在各省區持續打擊非法入境活動,專項行動成效明顯。非華裔非法入境者的數目自二○一六年下半年起顯著回落。二○一八年,被截獲的非華裔非法入境者有639人(每月平均53人),較二○一五年第三季高峰期的1 241人(每月平均414人)減少約87%。在二○一八年,本處與內地執法機關和香港警務處共展開九次聯合行動,成功偵破多個跨境犯罪集團並拘捕了440名涉案人士,包括150多名人蛇集團骨幹成員。

入境處留意到人蛇集團蛇頭會改變手法,包括轉移偷渡路徑和模式。因此,入境處和本地及內地的執法機關必須繼續緊密合作,嚴厲打擊水陸兩路的偷渡活動及販運人蛇集團。

實施印度國民預辦入境登記

另一方面,由於為數不少的免遣返聲請人為利用免簽證訪港待遇來港後逾期逗留的印度籍旅客,本處自二○一七年一月二十三日起實施「印度國民預辦入境登記」,以防止屬高風險類別的印度籍可疑訪客前往香港。根據有關安排,印度國民若非屬於獲豁免類別人士,必須預先在網上申請及成功辦妥預辦入境登記,才可免簽證來港旅遊;否則須向本處直接申請入境簽證。預辦入境登記的有效期為六個月,期間可多次入境。如符合一般的入境規定,登記人在預辦入境登記的有效期內,可憑自行列印的「印度國民預辦入境登記通知書」及其已登記的有效印度護照,多次免簽證來港旅遊,每次逗留最多14天。截至二○一八年年底,共有663 885宗已成功登記。自「印度國民預辦入境登記」實施至二○一八年年底,逾期逗留的印度旅客每月平均人數較二○一六年每月平均人數下跌超過80%,而由印度國民所提出免遣返聲請的每月平均宗數,亦較二○一六年的每月平均宗數下跌近80%。

打擊在港從事非法工作的免遣返聲請人及其僱主

根據《入境條例》第38AA條,非法入境者或受遣送離境令或遞解離境令規限的人不得接受有薪或無薪的僱傭工作,或開辦或參與任何業務。違例者一經定罪,最高可被罰款五萬元及監禁三年。自條例生效至二○一八年年底,共有2 132人因涉嫌違反該條例而被捕。

本處不斷加強採取執法行動,針對打擊在港非法工作的免遣返聲請人及其僱主。根據分析,非法入境者或免遣返聲請人比較集中於個別地區的回收業、飲食業、裝修單位等從事非法工作。因此,本處不斷加強巡查有關地區的工廠、酒樓、食物製造工場、裝修中的單位、廢料回收工場、貨櫃場和貨倉等地點,收集情報,並在適當時進行拘捕行動(包括有需要時與其他執法機關採取聯合行動)。二○一八年,本處共採取720次針對非華裔非法勞工的行動,合共拘捕了451名非華裔非法勞工和242名本地僱主。同時,本處亦會繼續加強宣傳,提醒僱主僱用不可合法受僱的人屬嚴重刑事罪行,會被判即時入獄。

審核程序

自統一審核機制於二○一四年三月實施,本處就根據所有適用理由審核免遣返聲請。在剛實施有關審核機制時,尚待處理的個案共有6 699宗。由二○一四年三月到二○一八年年底,本處共接獲16 584宗聲請;同期,本處已就16 032宗聲請作出決定,當中127宗獲確立,另6 705宗撤回。整體而言,在二○一八年年底,尚待審核的聲請為546宗,較二○一七年年底的5 899宗大幅下降91%。尚待審核的個案主要由來自孟加拉、巴基斯坦、菲律賓、印尼及印度的聲請人提出,合共約佔總數66%。

二○一八年,本處共接獲1 216宗免遣返聲請,較二○一七年的1 843宗減少34%,亦較高峰期大幅減少八成。本處不斷致力在現行的法律框架下推出多項優化審核程序和提升資源運用效率的措施,包括提早預約審核會面安排和優化簡介會流程等,藉以加快審理聲請個案。現時本處處理每宗聲請的時間已縮短至約10星期,而審核會面的成功率亦由二○一四年統一審核機制實施初期的61%,提升至二○一八年的94%。

總結統一審核機制實施至今,通過各項加快處理聲請個案的措施,以及政府適時增加公費法律支援的處理配額,本處於二○一八年共處理5 467宗聲請個案,較二○一七年的4 182宗增加31%,達到每年處理超過5 000宗個案的預期目標。現行措施取得成效,本處已於二○一九年一月內整體完成審核所有積壓的聲請。隨著過往積壓個案已完成,入境處可就新接獲的聲請即時展開審核程序。入境處會逐步轉為集中人手及資源處理後續工作,首要為支援上訴程序,並盡快遣送聲請被拒者離港。

因應大部分聲請不獲確立的人士會就入境處的決定提出上訴,特區政府已增撥資源及委任新委員加入酷刑聲請上訴委員會,加快處理上訴個案。本處會積極配合支援相關上訴程序,包括透過調配人手和資源及優化工序。就有關免遣返聲請的司法覆核許可申請有上升的趨勢,特區政府一直就處理免遣返聲請的情況與司法機構保持溝通。本處會繼續按情況作靈活安排,就處理各種與聲請有關的法律事宜提供適切支援。

為更有效規範審核程序和防止故意拖延或濫用機制的情況,特區政府現正檢討《入境條例》中關於審核聲請的程序及相關事宜的法律條文,並參考現行統一審核機制的運作經驗及其他國家的相關法律條文和安排。特區政府已於二○一八年七月十日及二○一九年一月八日就有關檢討的進展向立法會匯報,並計劃在二○一九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條例草案。入境處會積極配合有關修訂法例的工作。

加快遣返免遣返聲請不獲確立的人士

本處會盡快依法遣送所有免遣返聲請不獲確立的人士。本處一直保持與聲請人主要來源國的政府、航空公司及其他政府部門密切溝通,確保可盡快將聲請不獲確立的人士遣離香港。於二○一八年,本處共遣返2 527名聲請人,當中屬聲請被拒的人有1 859名,較二○一七年上升38.7%。

本處亦積極尋求各種進一步提升遣送效率的方法,例如利用包機執行大規模遣送行動,大大提升了遣送工作的效率。本處自二○一七年底起,先後三次租用專機進行大規模的遣返行動,將一共171名越南籍非法入境者遣送離境。二○一七年十二月、二○一八年二月及十二月,本處以包機航班分別把68名、20名及83名越南籍非法入境者遣離香港。另外,遇有不願意接受自願遣返安排甚至以激烈手法拒絕離境的人士,本處會與有關航空公司和領事館人員聯絡,在有需要的情況下,本處會採取強制遣返行動,或派員乘搭同一航機陪同該人士離境。

由於遣送工作備受其他外在因素影響,包括聲請被拒者採取不合作的態度阻礙遣送行動、航班安排或申領回國證件需時等。入境處會積極與各方溝通及盡力協調,並為相關工作持續作策略性規劃。本處會繼續按實際情況,以切實可行的方法執行有效率的遣送工作。

與海外國家聯繫

此外,本處一直與聲請人的主要來源國家保持緊密聯繫。過往曾出訪越南、巴基斯坦及孟加拉,介紹香港在打擊非法勞工及人口販運方面的嚴格法例條文、實施統一審核機制的目的、就執法行動的情報搜集和聯絡事宜商討合作,以及與當局商討如何加快遣送程序。本處日後會按需要出訪有關的主要來源國家,與當局溝通會面以反映該國人士偷渡來港及在港提出免遣返聲請的情況,以及與當地執法機構建立聯繫、交換情報和開展合作。同時,本處會繼續加強與有關國家領事館的溝通,進一步加快聲請被拒者的遣送程序。

新一代智能身份證換證計劃

新智能身份證及「新一代智能身份證系統」已於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在五間人事登記辦事處推出,而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換證計劃)亦已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展開,市民可在九間新設的智能身份證換領中心(換證中心)辦理換證。

新智能身份證具備更強的防偽特徵,其晶片和保障個人資料的技術亦有所提升。新證以更優質的物料製造,因此更加耐用。由二○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至二○一九年一月三十一日,本處共簽發了100 754張新智能身份證,其中26 287張是經換證計劃簽發的。

「新一代智能身份證系統」提供多項新功能及設施,讓市民可享用更便捷的服務,當中包括推出更新版本的流動應用程式,讓市民可預約申領或換領新智能身份證、預先填寫相關電子表格及查詢輪候狀況等。此外,新增設的自助取籌服務站、自助登記服務站及自助領證服務站均可讓市民享用更便捷的服務。

有關換證計劃的時間表,入境事務隊成員、警務人員和勞工督察已於首個換證階段,即二○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至二○一九年三月三十日,開始更換新智能身份證,讓他們先行熟悉新身份證的特點,以便打擊與非法入境及僱用非法勞工相關的罪行。此外,行政長官、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和主要官員亦可選擇在這個階段換證,以便一同推廣新智能身份證。

其他智能身份證持有人亦已於二○一九年一月二十一日開始按其出生年份分階段換證。首批換證的市民為一九八五年或一九八六年出生的香港居民,他們須於二○一九年三月三十日或之前換證。由換證計劃展開至二○一九年一月三十一日期間,本處已為92 796名申請人辦理申請,當中約91%的申請人已預約,而超過80%的申請人亦有透過互聯網或流動應用程式預先填妥表格,使換證手續更快捷順暢,整體換證效率得以大幅提升。下一批換證的市民為一九六八年或一九六九年出生的香港居民,他們須於今年四月一日至六月一日期間換證。本處會適時公布其他年齡組別人士的換證時間表。視乎實際的換證進度,整項換證計劃預計約需四年完成。

本處一直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竭誠為市民提供優質服務。對比上一次全民換證計劃,在今次的換證計劃中,換證中心的登記處理時間由60分鐘縮短至30分鐘。簽發新智能身份證所需的時間亦由十個工作天縮短至七個工作天。此外,本處在今次換證計劃中推出關愛措施,市民在其所屬年齡組別的換證時段更換智能身份證時,可攜同最多兩名65歲或以上的親友一同前往換證,讓這些長者其後無須在所屬年齡組別的換證時段自行前往換證中心換證。由一月二十一日至一月三十一日,已有8 099名市民帶同一或兩名65歲或以上的親友一同換證。

為更有效推行換證計劃,本處將繼續透過不同的宣傳渠道向本港或居於香港以外地方的市民介紹新智能身份證和提供換證計劃的詳情。

香港特區護照的簽發及其免簽證入境待遇

二○一八年,本處共簽發701 467本香港特區護照。去年白俄羅斯、玻利維亞、安提瓜和巴布達及緬甸同意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或落地簽證待遇。因此,現時合共有163個國家和地區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或落地簽證安排。本處會繼續游說更多國家和地區給予此項待遇,令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外遊時更加方便。

增設全新設計的自助服務站

為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以應付市民對特區護照的需求,本處在總部和分區辦事處共增設了九台全新設計的自助服務站,使自助服務站的總數由19台增至28台,方便市民以自助形式遞交特區護照申請。

元朗辦事處遷址及火炭辦事處擴充

元朗辦事處在二○一八年二月遷往元朗橋樂坊2號元朗政府合署1樓,而火炭辦事處亦在二○一八年一月完成擴充工程。該兩間辦事處主要為市民提供香港特區旅行證件的申請及簽發、延長在港逗留期限的申請、登記和補發身份證等服務。元朗辦事處新址交通便利,面積較舊址大幅增加,讓市民可在更寬敞的環境下辦理申請手續。擴充後的火炭辦事處則增設了服務櫃檯,以提升辦事處處理申請的能力,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駐內地辦事處入境事務組提供香港特區護照換領服務

為進一步便利身在內地的香港居民,自二○一六年十一月七日起,他們可透過駐北京辦事處、駐上海經濟貿易辦事處、駐成都經濟貿易辦事處及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的入境事務組遞交換領香港特區護照的申請,並在該駐內地辦事處領取新護照。此外,駐武漢辦的入境事務組亦自二○一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辦理同類申請。二○一八年,五個駐內地辦事處的入境事務組共處理2 660份換領香港特區護照申請。

為身處香港境外陷於困境的香港居民提供協助

本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公署)、中國駐外國使領館、外國駐港領事館、香港特區政府駐外辦事處及其他政府部門緊密合作,為身處香港境外而陷於困境的香港居民提供切實可行的協助。此外,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設有24小時電話求助熱線「1868」,為身處任何國家或地區的香港居民提供緊急協助。同時,外交部的24小時領事保護熱線「12308」亦會根據實際情況及需要,轉介香港居民的求助個案予本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處理及跟進。

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於二○一八年處理的求助個案共有3 592宗,當中大部分求助涉及在境外遺失旅行證件、入院或傷亡等。另外,入境處亦已設立後備支援隊伍,以便一旦發生緊急事故時,可迅速增派人手接聽求助電話和解答市民的查詢,或直接到有關地方為身處當地的香港居民提供緊急支援。

為提升市民出外旅遊時的安全意識,本處於二○一八年加強宣傳活動,與公署到多間大學、中學及制服團體協作舉行「海外安全與領事保護工作」專題研討會,介紹中國領事保護及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的工作,提醒他們在外遊前及身在外地期間應注意的事項和資訊,包括求助方法和須知等。此外,本處與公署共同製作了「領保動漫視頻」,在保安局網站、入境處網站、YouTube頻道,以及入境處有關辦事處和出入境管制站等不同平台播放,以進一步增加市民的領事保護知識和外遊時的安全意識。本處與公署更邀請了旅遊業和航空業的代表出席該視頻的發布儀式,儀式亦透過媒體發布,以加強市民外遊時的安全意識及對領事保護工作的了解。在過去的聖誕節前夕,本處與公署人員亦曾到機場管制站派發以中國領事保護和外遊安全信息為主題的紀念品,直接向準備外遊的市民作出宣傳。

「外遊提示登記服務」

香港居民可在前往外地旅遊前,透過「外遊提示登記服務」登記他們的聯絡方法和行程,方便本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在緊急的情況下與他們聯絡並提供協助。此外,用戶亦可透過「我的政府一站通」接收最新外遊警示及相關公開資料,又或視乎情況,同時接收流動電話短訊。截至二○一八年年底,共有75 454名香港市民已登記此項服務。

在香港境外發生的重大事故

二○一八年,香港境外發生了數宗涉及港人的重大事故,包括台灣花蓮地震(二月)、澳洲阿德萊德發生車禍(四月)、日本大阪及北海道受天災侵襲(九月)和日本北海道發生車禍(十二月)。本處的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與公署、相關中國駐外使領館、外國駐港領事館、香港特區政府駐內地辦事處和其他政府部門保持緊密聯繫,為受影響的港人及其家屬提供切實可行的協助。

招聘入境事務人員

在二○一八至一九財政年度,入境處會招聘約800名人員(當中包括200名入境事務主任及600名入境事務助理員)。此外,在下一個財政年度(二○一九至二○),本處會繼續招聘相應人手,以配合業務發展的人手需求。新一輪公開招聘入境事務主任的活動會於二○一九年第一季展開,而公開招聘入境事務助理員的活動會繼續全年進行。

入境事務處訓練課程獲職業資歷認可

本處一直致力為部隊成員提供靈活和多元的進修途徑,以期提升本處的部隊質素、推廣終身學習文化,以及促進成員的個人發展。本處於二○一八年聯同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為入境事務助理員職系開辦三個在職和入職訓練課程,有關課程獲資歷架構認可。在資歷架構下,新入職的入境事務助理員完成入職訓練課程後,可獲頒屬資歷架構第四級別的《入境事務及管制專業文憑》,級別與副學士學位及高級文憑同等。此外,高級入境事務助理員和總入境事務助理員完成相關在職訓練課程後,亦可分別獲頒屬資歷架構第四級別的《入境事務及管制預修管理專業證書》及第五級別的《入境事務及管制前線管理專業證書》,兩個級別分別與副學位及學士學位同等。截至二○一八年年底,共有462名部隊成員已完成有關訓練課程,包括48位總入境事務助理員、24位高級入境事務助理員和390位入境事務助理員。本處會繼續申請把不同的訓練課程列入《資歷名冊》內,令更多部隊成員獲取相關專業資歷。

獲頒獎項

科技日新月異、推陳出新,入境處必須確保服務與時並進,積極拓展方便旅客出入境的措施和設施,以提升整體的通關效率。在應用嶄新科技方面,本處於二○一七年推出採用容貌識別技術核實訪港旅客身分的自助離境服務「離境易」,贏得亞太智能卡協會二○一八年度的「Radiant先鋒大獎」,以表揚入境處在公共身分系統領域內率先使用智能科技為旅客提供優質服務的成就。截至二○一八年年底,已有超過620萬訪客人次使用該服務。

本處一向秉承精益求精的服務理念,竭力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本處在二○一八年繼續得到社會認同,屢獲殊榮。在機場管理局舉辦的「二○一八年香港國際機場優質顧客服務計劃」中,本處勇奪「企業團隊卓越獎」的最高殊榮「年度最佳顧客服務獎」,並與香港機場管理局共同奪得「合作團隊卓越獎」。此外,本處亦同時獲頒發「最佳顧客服務躍進大獎」及「香港國際機場二十週年最佳服務創新奬」。另外,本處每年均會舉辦「最有禮貌入境管制人員」選舉,得票最多的管制人員會獲香港旅遊發展局委任為「香港禮貌大使」,發揮部門以禮待人的精神。

二○一八年,本處有兩名人員獲頒「申訴專員嘉許獎(公職人員獎)」,是連續第20年有同事獲得這個獎項。本處亦有四名人員獲頒「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嘉許狀」,以表彰他們持續優秀的工作表現,是連續第15年有本處人員獲得嘉許。另外,本處自二○○六年開始一直獲得香港社會服務聯會頒發「同心展關懷」標誌,並在二○一五至一六年度起獲頒發「10年Plus同心展關懷」標誌,肯定了部門對關懷社區、員工及環境的承擔。本處定當繼續悉力以赴,發揚精益求精的專業精神,為市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香港入境事務處YouTube頻道

本處於二○一六年二月推出香港入境事務處YouTube頻道,方便市民隨時隨地閱覽入境處的服務及活動資訊。已上載該頻道的短片共分為三大類別,即介紹最常用入境處服務的申請要求及程序的「服務動資訊」,以及分別介紹本處工作和活動的「關於我們」及「部門活動花絮」。本處在二○一八年繼續製作和上載了不少短片,內容包括介紹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及新智能身份證的特徵。香港入境事務處YouTube頻道自推出以來,已上載超過140段短片,總瀏覽人次超過128萬。本處會繼續製作和上載更多短片,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為市民帶來更大的便利。

二○一九年的展望

將投入服務的新管制站

為配合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繼高鐵西九龍站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管制站於二○一八年啟用後,香園圍口岸亦預計將於二○一九年落成,屆時邊境管制站的整體旅客處理能力將可進一步提升。本處會積極配合有關發展,為旅客提供高效率的出入境檢查服務。

加強「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的關愛元素

「全港市民換領身份證計劃」已於二○一八年十二日二十七日展開,分階段讓市民換領新一代智能身份證,本處會適時公布各年齡組別人士的換證時間表。此外,由二○一九年第二季開始,本處將會首次以外展形式,陸續到訪全港各長者及殘疾人士住宿院舍,為他們提供「到訪院舍換證服務」,讓他們除了可在其所屬年齡組別時段前往換證中心換證外,還可選擇在住宿院舍換證。

在籌備換證計劃時,本處已諮詢多個殘疾人士非政府團體,以了解有他們的各種需要。綜合各方意見後,本處相應增加各換證中心的無障礙及關愛設施,包括較大及高度顏色對比的指示標誌、可調較高度的電動登記工作枱及點字版本的申請表格等。

另外,為方便長者及視障人士在換證中心內使用服務,本處已經於港島換證中心安裝室內無障礙導航系統。系統會透過藍芽或無線網絡訊號,知道使用者在換證中心身處的位置,從而作出室內導航。本處將會陸續在其他換證中心加裝此系統。有關系統為政府首次採用,使用者利用智能電話下載流動相關應用程式後即可使用,過程簡單方便。

推出「新一代電子護照系統」

「新一代電子護照系統」預計將於二○一九年第二季分階段推行,屆時本處亦會推出新一代電子特區護照。新護照將會引進市場上最新的防偽特徵,使偽證率維持於低水平,鞏固海外國家或地區對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待遇的信心。

研發「新一代個案簡易處理系統」

「新一代個案簡易處理系統」(包括「簽證自動化系統」、「協助在外港人、生死及婚姻、居留權決策支援系統」和「執法個案處理系統」)的撥款申請,已於二○一八年五月四日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批準,項目現正進行招標,預計將於二○二一年起分階段推出。

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

為了促進香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特區政府最近分別與巴拿馬政府及亞美尼亞政府就互免簽證入境安排達成協議。由二○一九年二月十日起,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可免簽證前往巴拿馬旅遊,最長可逗留30天。巴拿馬國民護照持有人亦可免簽證來港旅遊,最長可逗留30天。另外,由二○一九年三月三日起,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亦可免簽證前往亞美尼亞,最長可逗留180天。亞美尼亞國民護照持有人亦可免簽證來港旅遊,最長可逗留30天。屆時,將有合共165個國家和地區給予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入境或落地簽證安排。本處將繼續審視並考慮放寬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簽證要求,以促進旅遊、文化和經濟交流。

繼續全面檢討處理免遣返聲請策略

全面檢討處理免遣返聲請策略已初見成效,而有關檢討將持續進行。隨着審核積壓聲請的工作已整體上完成,本處會繼續透過高度公平標準的程序,高效處理免遣返聲請。本處亦會作好準備,在來年集中處理後續工作,包括全力跟進上訴及遣返的程序,透過內部調配進一步提高整體成效﹐並會適時啟動遣送程序及就此與各方(包括聲請人來源國政府)保持緊密有效溝通。本處亦會持續打擊偷運非華裔非法入境者來港和實施其他入境前管制措施,加強針對非法工作的執法,減少聲請者來港的誘因。本處將繼續積極配合檢討,並就即將開展的修訂《入境條例》草案討論工作提供全力支援。

興建新入境處總部

本處計劃於二○一九年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提交在有關將軍澳興建新入境處總部的撥款申請。除了現時的總部外,部分目前因空間短缺而分散在不同地區和租用物業的辦公室和設施亦會整合於擬建的總部內,以提高部門的指揮和運作效率,加強協作和溝通,並且提升執法效能。為了向市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服務,本處亦計劃為新總部加入智能元素,當中包括設置多元化自助服務站,讓市民遞交各項申請和領取各類證件或簽證,無須在櫃枱前排隊輪候有關服務。如撥款申請如期獲得通過,工程預計會在二○一九年展開。

屯門綜合辦事處

為提升服務質素及因應市民對本處服務的需求,入境處將於二○一九年第三季在屯門兆麟政府綜合大樓設立屯門綜合辦事處,為市民提供一站式服務,包括人事登記、旅行證件申請、延期逗留申請,以及出生和婚姻登記。該辦事處亦設有自助服務設施,讓市民享用更多元化的電子服務。

為提供更便捷及具成本效益的服務,現時的屯門出生及婚姻登記辦事處將遷往新的屯門綜合辦事處。新辦事處的婚禮大堂及公眾等候處較原址寬敞,並會增設攝影專區,以提升服務質素。

入境事務處處長曾國衞(右五)今日(二月一日)主持入境事務處二○一八年工作回顧新聞發布會。

入境事務處處長曾國衞今日(二月一日)主持入境事務處二○一八年工作回顧新聞發布會。圖示曾國衞介紹新一代電子護照防偽特徵。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網站
《香港國安法》頒布四周年展覽
言歸「證」傳
立法管制大麻二酚(CBD)
檢視衞生黑點
支持社企 日日友建樹
行政長官 2024 年施政報告
2025-26 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6年人口普查小型試驗統計調查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維護國家安全
安全社區期刊
跨部門反恐專責組網站
全年招聘入境事務助理員
人才清單
talent.gov.hk
科技人才入境計劃
優才、專業人士及企業家入境計劃
粵港澳大灣區
外遊警示制度
外遊提示登記服務
安全出行話你知
外交部領事保護與服務資訊
保安一站通
惡劣天氣下的安排
香港法律服務
立即下載「防騙視伏App」!
禁止蒙面規例
使用智方便 生活新體驗
完善選舉制度 落實愛國者治港
空間數據共享平台網站
《香港國安法》頒布四周年展覽
言歸「證」傳
立法管制大麻二酚(CBD)
檢視衞生黑點
支持社企 日日友建樹
行政長官 2024 年施政報告
2025-26 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6年人口普查小型試驗統計調查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維護國家安全
安全社區期刊
跨部門反恐專責組網站
全年招聘入境事務助理員
12-02-2019